
- 电 话:4008900021
邮 箱:wanyuyiliao@163.com
地 址: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79号华贸中心塔2-9层
编辑:admin 文章来源:未知 时间:2021-11-15

胚胎移植是试管婴儿治疗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多个步骤之一,也是必不可少,可以说,试管婴儿的历程有多久,胚胎移植就有多久。
三十多年来,试管婴儿中多项技术、多个步骤都有了长足的发展,貌似只有胚胎移植技术一直没有得到重大突破:B超还是那样的B超,移植管还是二十年前的移植管……与促排卵技术、胚胎培养技术、玻璃化冷冻技术、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突飞猛进,显得确实有点过于寒酸、太拿不出手了。
然而也只有它才能这么“为所欲为”:任凭你对这项技术发展再怎么不满,做试管婴儿总是绕不开这最关键的一个步骤。想想看,你使用了一种刺激得当的促排卵方案、取到了每一个发育成熟的卵子、培养出了数量多多且质量优良的胚胎、筛选出了遗传学正常的胚胎,但到了最后的一个阶段——胚胎移植术时,没有能够无损伤地将其置入宫腔内的最佳着床地点,前面的这些努力,不都白搭了吗?
我们常用种花的过程来比喻试管婴儿的经过——要种好花,首先必须要有优良的种子,再有肥沃的土壤,还要有丰富的雨水、空气、阳光。
这些就足够了吗?当然不是!你还得有一个经验丰富的种花人!如果没有掌握好恰当的播种、扦插、移苗的技术,而直接把种子往地上一洒——那才真的是“靠天吃饭”呐!同样,试管婴儿也是如此,胚胎移植看似简单的一个操作,包含了非常多的阶段细节,每一个都可称得上是关系胚胎生死存亡的关键之处。
行妇科检查、妇科超声,对阴道、宫颈形态、宫体屈曲度、子宫形态等进行评估,判断胚胎移植术的难易程度。对阴道畸形、宫颈管粘连、子宫纵膈等疾病给予必要的预处理。
患者于术前30-60分钟到达手术准备场所,饮水以使膀胱充盈。一般来说,充盈程度以有尿意、但不难受为宜。
这样做的目的,是借助膀胱体积增大的作用,让阴道-宫颈管-子宫腔这个通道处于一种更便于移植管进入、操作更容易、无损化的位置。对于部分情况特殊(比如子宫极度前屈、后屈等)的患者,在膀胱充盈后,可以辅助B超检查判断子宫位置,来指导患者调节膀胱的充盈程度。
第二种是抗生素,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增加妊娠率,也不能有效减低感染率,所以并不常规推荐;
第三种是宫缩抑制剂,不过,现有证据是无法表明这些额外的宫缩抑制剂是有效的,所以并不推荐常规使用。
混合了正常分泌物及血液的宫颈粘液,对胚胎移植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。
因此,置入阴道窥器后,对宫颈进行充分的清洗,推荐使用培养液,生理盐水也是可用的。尽量去除宫颈口、宫颈管内的粘液。在部分粘液特别多的情况下,简单的清洗不能有效去除,可以使用注射器或负压装置将其吸走。
所有品牌、型号的移植管都可以分类为两种:软的和硬的。
从对子宫、对内膜无创伤的角度来考虑,当然管子是越软越好,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——太软了,不容易着力,移植管通过宫颈管的难度将大大增加。硬管则相反,置管更简单,但造成内膜损伤、出血的风险就会升高。
其实也犯不着选择困难,详细了解了病史、做了查体,有宫颈疾病的、子宫屈曲较大的,就用硬管,降低操作难度;什么特殊情况都没有的,预期操作顺利,软管就足够应付。如果还是不放心,术前,等膀胱充盈后,做个B超看看,也就能进行选择了。
超声就像手术者的第二双眼睛,可以监视手术的整个过程,包括最重要的移植管位置和胚胎的走向。虽然很多有经验的医生表示,单凭双手的感觉,足够了,但是,能睁着眼睛做的事,干嘛要闭着眼睛做呢,对吧。
移植管外鞘一般质地更硬、更容易塑形,从而便于通过宫颈管。在充分了解了宫颈管走行、子宫位置的前提下,提前将外鞘塑形,使其通过宫颈管的过程尽可能更顺畅。操作者双手的动作应尽量轻柔,尽量不使用宫颈钳牵拉宫颈。
为了避免外鞘管对内膜的损伤,一般认为,当其尖端深入到宫颈内口(解剖学内口)后,即停止不再往前。与此同时,开始通知胚胎学家将胚胎装载入移植内管中。
取出胚胎并将其装载入移植内管是一个及其精细的步骤。首先需要使用培养液将移植管、注射器内壁清洗以防止污染或胚胎毒性。
然后将含有胚胎的培养液、气泡等抽吸入移植管中,其体积不能太大,也不能太小,不然均会引起移植后胚胎在子宫中位置的过度变化。
最后,培养液中最好加一些“胚胎胶”,其成分主要是透明质酸,有利于胚胎位置的固定和着床。
胚胎装载需要在胚胎实验室中进行,整个过程需要保持连续、稳定的对二氧化碳浓度、温度的控制。胚胎装载完成后,将移植内管拿到手术室,顺着此前已经用移植管外鞘做好的通道,将内管置入患者宫腔内 。这期间二氧化碳浓度、温度将会发生明显变化,时间越长,对胚胎的影响越大。因此,这个过程的时间应越短越好,最好能在10秒钟内完成。
胚胎在子宫中发育的最佳位置,是在宫底位置,这与宫底的丰富血供、更小宫缩有关。有研究表明,胚胎最终停留的地方离宫底越近,妊娠率就越高。因此,要成功率高,就要在移植时,把胚胎放得更“高”一些。
但是,移植内管如果进入太深,又将会给子宫底部带来不良刺激,造成宫缩加强,给胚胎位置的固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。那么,内管置入的最佳位置是什么地方呢?
首先肯定不能太“低”,从外鞘出来后,内管的末端应至少保证到达宫腔的中上段,也就是在宫腔的一半以上;同时也不能太“高”,内管末端应避免与宫底接触,且保持一定的距离(比如1cm)。保持这样的置管状态,推注出来的胚胎,就能非常好的与宫底内膜亲密互动了。
从理论上讲,推注胚胎的力道应该尽量轻柔。一旦承受到过大的压力,胚胎有可能会萎缩、塌陷,然后发生凋亡。此外即使胚胎承受住了压力,也可能因为推注力量过大,增加对子宫的刺激,或者增加宫外孕的几率。
胚胎推注后,移植管什么时候从宫腔中撤出,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规定,30秒、5秒、立即撤出……看起来都没有太大差别。不过医生觉得,对子宫而言,移植管毕竟是一个外来物,遵循尽量减少刺激的原则,还是立即撤出来的好。撤管的速度不宜太快,也不宜太生猛,手术都做到最后一步了,慢一点,善始善终。
这里有个需要注意的问题,推出胚胎后,移植内管内本来是没有压力的,但如果注射器发生主动/被动的回抽,负压就有可能将胚胎(或部分培养液、气泡)再次抽回到管内。所以,撤回移植管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保证注射器、移植管内不要产生负压。
基于这个考虑,也有学者提出,在推注胚胎的同时,我就把移植管往后撤,即是说,保证管内正压的情况下就开始撤管。胚胎和培养液、气泡完全推出后,内管末端大约撤回0.5cm,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胚胎等物质的残留。
有极个别的情况,移植结束了,胚胎操作员将移植管拿回去一看,哎妈呀~胚胎还在移植管里!没有推出去!这下该怎么办呢?
其实也没有什么过多的选择,只能再来一次移植。当然,这里需要先考虑一下,是管子质量问题,还是注射器问题,还是操作手法问题,还是宫腔粘液问题,等等。
再次操作,胚胎操作的时间肯定是延长了,可能会对胚胎发育带来不利影响。不过,首先这样的情况及其少见,并且一旦发生,除了再次移植也没有其他方法;其次,好在至今绝大部分研究都显示,实际发生的患者中,再次移植的怀孕几率,与正常情况下,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。这样也能舒一口气了。
现有的研究基本都不提倡术后卧床休息,认为这样做,不仅不会有益,反而可能降低妊娠率、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。
所以,“做完就走”是完全可行的。当然,对于有些比较焦虑的患者,非得躺一躺才舒心,那就躺一躺吧,注意时间不要太长就行。
很多人认为胚胎移植术是非常简单的。是的,这手术不进入盆腔、腹腔,没有复杂的解剖结构与病理组织判断,即使同人工流产术比较,也远没有其子宫穿孔、宫腔粘连的风险。但是,胚胎移植术又是根本不简单的。这个手术不只是要求“做完了”,还要求“做到最好”。一次胚胎移植带来的平均成功率在50%左右,这本就不是特别高的一个概率,每一个称职的胚胎移植手术医生,哪怕是能让患者成功率提高个1%,都会尽其所能,在不同阶段的关键点上,要求自己精益求精,做到更精确、更完美。